一英鎊過一天

  

  新家附近有圖書館,老是往那裡跑,也習慣了在圖書館借書看。雖然那是間小小的市立圖書館,沒什麼新書,舊書也有夠少,但是也聊勝於無了。

  

前幾天借的書名很吸引人,「一英鎊過一天」,一英鎊合台幣不過五、六十元,就算在台灣的偏遠地區,都很難用這個數目過一天了,何況是物價指數偏高的英國?

  

作者是一個年收入約57萬台幣的英語教師,這一點讓我很吃驚,我以為像這樣的短期補校的英語老師,收入會很高,想不到也和台灣也差不多(但他們的稅金比較高吧?不知道這個數目是稅前還是稅後?),看來,「錢難賺」是全世界的共同語言。

  

作者和一般人一樣都是月光族,錢總是不知道花到哪裡去,於是在酒後和朋友的打賭裡,她揚言要一英鎊過一天,足足過一年,好存錢替他弟弟的婚禮送上大禮。(可見這個人對親戚朋友是很大方的,有錢人──或是花別人錢的有錢人──來對親戚朋友大方,並不困難,但是收入有限,卻拿大部份的錢來對人好的,那才是真的大方。)

  

當然許多朋友當場就笑歪了,紛紛認定她一定會破功。沒想到作者竟真的實踐成功,還過得比過去更好。而一年的約定結束後,她並不打算恢復原本的生活,而繼續過著簡樸、不花錢的日子。

  

她所使用的方法是盡量利用免費資源,起初大家以為她會因為沒食物可吃而變瘦,沒想到她卻因為有太多免費的食物、廉價的食物而變胖!這一點十分有趣,也很真實。英國大文豪王爾德早就發現,廉價的食物才會讓人變胖!作者也體會到:由於能夠低價大量取得的食物,幾乎都是高熱量、低營養價值的食物,所以反而容易變胖。她的「一英鎊過一天」最大挑戰,就是「抗拒免費食物!」

  

當她有了這點警覺,一英鎊過一天就更困難了,要在一天五、六十元的預算內,買足青菜水果這種保存期限短、很少打折扣的食物,絕非易事,而高鹽高脂、很多防腐劑的產品卻常有大出清的活動。

  

此外,作者的出遊幾乎都是靠搭便車,有一段文字提到:她認為不需要為了養車而辛苦工作。但是……就是有這麼多車,她才那麼容易搭到便車吧?

  

作者很大部份的生活機能,都是靠社會的資源,這些資源其實也是因旁人的消費才存在,因此成為一種矛盾的理論,比方說車輛、比方說二手衣物,或是公家機關的網路資源,這些並不是不用錢,而是「別人付錢」。

  

但這本書的主要觀念,我是認同的,絕大部份的消費,不是「必要」,只是「想要」,因此幾乎每個人家裡都堆了許多不要的東西,造成資源的浪費。如果每個人都只買「剛好足夠」的食物,就不會有那麼多食物被蹧蹋了。

 

  作者也提到,現在的家電產品故障率實在太高,而維修費實在太貴,新產品實在太便宜……因此,把舊家電拿去維修就成了笑話一件。比方說,修一台烤麵包機,要十七英鎊(約850台幣),但買一台新的只要4.44英鎊(約222台幣);修電熱水瓶十五英鎊(約750台幣),新的只要5英鎊(約150台幣);修DVD放映機約六十英鎊(約3000台幣),新的只要二十五英鎊(約1250台幣);修蒸氣熨斗十五英鎊,新的則只要9英鎊(約450台幣)……

 

這真是讓我感同身受,之前拿事務機去修理,對方報價就好幾千元,直接勸我買新的,買了新的只花了1990元。我只好忍痛丟了那台舊的(其實也還很新,買來才不到一個月)。最近我的跑步機跑道帶已經脫離成兩片了,請人來換跑道帶,倒是只花了兩千,維修人說我這台十年前買的跑步機很好(還不到一萬元耶),現在新的跑步機,使用的零件都很爛,用不過兩年就差不多快掛了。為什麼現在的家電都越做越差,只為了逼人換新的嗎?想來真的覺的超幹的……(真忍不住要講髒話)

 

廠商的這種做法:使用爛零件、雇用越來越廉價的勞工、壓低售價,逼顧客不斷汰換,雖然讓大部份的家用品普及了,但想用好東西的人也被迫購買「價高物不美」的產品,高價DVD也撐不過兩年,更不用說高價的市內無線電話了,難道說有錢就要被剝削,一再花高價買不那麼值錢的東西,或是乾脆勉強買廉價品,快速汰換嗎?這對地球來說,是多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格說來,這根本是全民皆黑心,滿街黑心廠商了!耐用的家電,似乎已成了歷史。

 

言歸正傳,這本一英鎊過一天,作者雖然成功完成賭約,但也承認那是一個很艱困的過程。但極度簡約的生活,讓作者領悟簡單的美好,卻是心靈洗滌過程,「確實的區分哪些是慾望,哪些是需要」,應該是最大的收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