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要讚美還是批評?要愛的教育還是鐵的紀律?很多人看見關於年輕人素行不良的新聞,或是草莓族無法抗壓的新聞,就怪罪於不體罰。其實這根本就搞錯了方向。

 

讚美、零體罰,絕不代表不管教。

 

讚美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大人習慣以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就,可是孩子做得不好是正常的,沒有人天生就精通什麼才藝。責備、批評、嘲笑,只會讓孩子卻步,失去進步的動力。稱讚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不管在畫畫、音樂或是才藝方面是天下第一好,雖然顯得很自大(不要忘了孩子的世界本來就只有自己,他不像大人一樣有完整的社交觀),但是他才會繼續進步。人往往都是往自己最擅長的方向去努力,很少有明知自己在某方面無能,還要去努力的。批評就已經先入為主,且最可怕的是對孩子無形的催眠:「你就是什麼都不會、你就是比別人差…」這種傷害,比體罰還要嚴重。(何況你是用什麼標準來給孩子做比較基準?畢卡索嗎?)

 

盡量鼓勵是為了讓幼童有往前探索的動力,不要以為這樣他就不進步了,相反的:這樣他才會繼續進步,等他進步到一個程度,他自然看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除非他在看見人外有人之前就失去信心而放棄了)

 

何況,大人無法想像:我們覺得簡單、理所當然的事,在孩子眼中是多巨大的未知與困難!每當我幫孩子打開一個難開的袋子、縫上扣子、修好壞掉的文具,她都會驚奇地看著我,說:「媽媽妳好利害!」我還記得在小學時,看見媽媽把衣服燙得平平整整,都覺得好神奇。這麼簡單的事,對幼童來說都是神奇的魔法。所以,千萬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謙虛、進步,謙虛是能力到了一個程度才有資格謙虛,在到達那個程度之前,需要的是大人灌注的自信,與提供的資源,讓孩子看見更高的層次,讓孩子自己去比較,不要由大人來做比較和評斷。

 

再說,一個常受稱讚的孩子,也會習慣於慷慨大方地稱讚別人,這對人格教育來說,也是件好事。

 

一直稱讚會讓孩子失去忍受挫折的能力嗎?其實正好相反。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不是打罵出來的,是透過自我實現,慢慢建立自信,有自信才有忍受挫折的能力。把稱讚掛在嘴邊,和教她自我實現並不衝突。以誘導的方式讓她學著生活自理、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收拾、玩具一定要歸位,進步到幫大人掃地、摺衣服等等,這些事情都能讓孩子有自理的自信心。

 

但是,很多家長所犯的錯是正好顛倒,不讓孩子碰一點家事就認為把他照顧得很好了,卻在孩子成績不夠好時加以打罵……這些都是讓孩子失去能力、失去自信的可怕致命傷,也犯了以大人的角度決定一切的毛病。

 

大人所犯的最大毛病,教育出草莓族,還不是在於不讓孩子做家事或是冷嘲熱諷,而是更可怕的「予取予求」。孩子在公眾場合一吵鬧,就答應給他想要的東西,這種相處模式,才是草莓族的成長沃土!孩子已經習慣以惡劣的態度達到目的,怎麼能有好的EQ,面對將來的挫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只要讓孩子知道:吵鬧達不成目的,其它的問題都迎刃而解。當孩子在公眾場合發顛、耍賴時,不管怎麼樣,大人都要馬上把孩子帶離現場,不要因為大人自己想玩、想逛,而答應孩子無理的要求,絕對不能讓孩子因吵鬧而得逞、嘗到甜頭。非常多的家長無法做到這一點,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因為自己還不想回家,便順應孩子之惡,以圖一時清淨。但是,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只會讓孩子更愛上「吵鬧、耍賴」的手段,在家也一樣用這種方式應付大人,而讓大人光火到動手打人(在外面不敢打的,回家一次補打),孩子搞不懂為何在外面一樣的耍賴行為不會挨打,反而會得到好處,為什麼在家就不一樣?這種錯亂的情況下,孩子怎麼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當然更難管教!不是他番顛,是大人沒讓他知道行為準則在哪裡。

 

而且這種管教模式,帶來的惡性循環還包括孩子對「正面回饋」的混淆。孩子誤以為「會吵的小孩有糖吃,乖小孩沒糖吃」,因為父母就是這樣教他的。這種人生觀帶到社會上,才造就了草莓族,以為不努力、耍賴,就可以得到一切,而父母也真的會因此幫他擦屁股、養他一輩子。

 

孩子出現吵鬧或番顛的行為索討任何東西時,絕對不能給!這是一個鐵則。(就跟對恐怖份子談判一樣重要的鐵則!)這個原則守好之外,進階版是當孩子出現乖巧的表現、不需要怎麼催就自己做好事情時,馬上給他回饋,給孩子大大的驚喜,他才會知道:做好事情就會有好的回報。帶孩子出門時,如果她表現極佳,我就會主動加碼:「妳去挑一個喜歡的玩具吧!」或是:「等一下回家時妳可以要求媽媽幫妳做一件事情,妳想要做什麼都可以。」因此,出門時我的孩子總是盡量乖巧,很好帶,她期望著做完乖小孩可以得到她想要的禮物或是去做她想做的事。(就算沒有,她也會盡力想,有時只是要我幫她畫一張圖)

 

也不一定每次都要以物質回報,物質和口頭的稱讚、嘉許,可以做出適當分配比例,有時給孩子一張獎勵貼紙,效果和昂貴的玩具一樣好,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很明白的知道:「表現得好才有回報,吵鬧耍賴一點好處也沒有。」以後當孩子出社會,遇到挫折時,才會去反省: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才會沒有回報?而肯試著再努力一下。

 

傳統的打罵教育,除了對孩子的人格造成暗傷以外,一點好處也沒有。那些宣稱感謝父母打罵的人,自己行為上真的沒有問題嗎?恐怕都還是需要再審慎評沽的。如果被打到乖,打到聽話,那是一種服從,卻缺乏對抗權威的勇氣,或是相反的變成同流者,以暴力或威權的態度對待其它的人。多半受打罵教育、被「打到乖」的孩子長大後是變成前者,不大敢爭取自己的權益,也缺乏自我判斷與獨立人格,順著習慣人云亦云,一遇到困難就縮起來怯步不前,更不用說突破現狀去做一些冒險和探索、有犯錯的勇氣。這種傷害是看不見的,很多人不覺得自己有這種人格缺陷,並不是因為這種缺陷不存在,是自己不自覺而已。

 

充滿自信、正面思考的孩子,才有機會走出自己的路,這一切就決定於父母是否自幼就給了孩子足夠的人格的養份,盡量讚美孩子、並幫助他拓展眼界吧!孩子的進步是會看得到的。就算成就普通,至少你有一個快樂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