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326_97336816_zpsi6gea5mj.jpg

昨晚把看了一陣子的「鹽的滋味」小說看完了,電影版「因為愛你」的導演很努力把它拍成一部比較商業化的電影,所以在很多場次的調度上做了極大的調整和修改,其中最商業化的橋段,無非是兩人發現偵探暗中錄音的那一段。 

  原著小說裡,這個私家偵探是作為一種威脅壓力存在的,在兩女的愛情路上,這個偵探隱約存在,造成她們的壓力,以及卡蘿心態上漸漸的轉變,對比特芮絲的 堅定單純。但是,電影版改成一種驚悚效果以及狗血的張力,其實手法上很老套,但是以商業來說就非常之商業,而且,是庸俗化的商業(商業化也有很高竿的)。 我就是不太欣賞「遠離天堂」這部片子的拍攝手法,果然同一個導演,我總覺得他的表現方式都很膚淺,就是表現不出深度,但又要假裝很有深度。

  電影版的無趣,除了這些我在很通俗的劇情片都看得到的橋段之外,還有卡蘿的表現方式。以美國五零年代的貴婦而言,電影版的卡蘿真的太over,那是一 個不容許上流社會人士表現出太強烈負面情緒的時代。小說裡,卡蘿再鬱悶,面對外人時也都是強忍的甚至微笑的,不會大哭,但電影裡的卡蘿不只痛哭一次,而老 公哈定也很無禮地跟特芮絲對話,那時代這些都不可能發生,所謂上流上會的教養,是不容 許他們失態的,就算是再討厭面前的對象,或是情緒再失落,都有禮儀的約束。電影也只是為了表現出狗血,讓現代觀眾可以體會主角的情緒,所以這樣拍。但這完 全是導演的功力問題,「只愛多金男」裡的貴婦也受到沉重打擊,情緒也很強烈,就不需要失態。

  不可否認,小說版更「沉悶」,海史密斯在這本小說裡用很多的對話、思辨,來探討主角特芮絲對於現實的否定,以及追逐一個迷戀對象的心態,並將之合理 化。可是也許海史密斯有太多不願意坦誠的東西,所以這些討論,就顯得遮遮掩掩、不夠誠實和一針見血,也因此得要用冗長的篇幅來繞彎遮掩。但是,電影卻只想 拍一部唯美的女同感官片,這一點讓這部小說原有得一些深度和高度更消失無蹤。

  特芮絲如果由薇諾娜瑞德來演,會更有那種女同志叛逆又乖順、卻難以掌握有點要崩墜的衝突氣質。薇諾娜瑞德本人就是怪怪的病態病態卻又奇怪的有種堅強味道的女星。

  這本小說裡,海史密斯多所遮掩的心態是一種不理性的迷戀,出身卑微的少女迷戀上美麗多金又性格的貴婦,也許因為性別上跟海史密斯一樣是女性,反而讓海 史密斯沒辦法排除細節、抓到重點,而在細節上多所發揮。像這樣的配對,「天才雷普利」也有,可是,因為主角是男性,海史密斯就能大刀闊斧地直指重點,也把 這種迷戀的官能性、主觀性等等全都坦然解剖,而無謂是否殘酷。

  而且,海史密斯把太多的「自己」放在特芮絲身上,就不敢面對自己的弱點和虛榮面。對於卡蘿的迷戀,其實是並不那麼純粹的,也是很感官的,海史密斯不敢 深入的解析自己,要把這種迷戀和一廂情願,轉化為戀愛,其實凹得有點勉強。如果把卡蘿對比天才雷普利裡的富家子菲利浦,就比較容易了解卡蘿愛上特芮絲的真 實面。卡蘿和特芮絲是不會天長地久幸福的。現實上而言,卡蘿厭倦層次差異太大的特芮絲,是早晚的事。

  小說結尾和電影結尾,讓她們「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雖然安撫了讀者和觀眾的心,但卻是童話式的膚淺結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