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重大的逆倫事件,尤其是子女對父母痛下殺手的行為,背後一定都有其原因。人不會突然間做出違反常理的事情,很多是累積下來的怨恨,或是對父母行為模式的複製。

 

在這個時代還有不少人認同打罵教育,子女身處於以暴力解決不滿的環境下,學會的當然就是最簡單的邏輯:不聽話──罵;再不聽話──打;這種「給他一點顏色瞧瞧」就能讓對方「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的邏輯,正是打罵教育的理論基礎。

 

這種基礎站得住腳嗎?當一個人和你有衝突,他在你面前狂怒的吼幾聲之後,就狠狠揍你,你真的就會馬上認同「我錯了,你是對的」嗎?既然你都不會,為什麼認為子女會呢?

 

這種教育方法唯一的結果,只教會了子女一種觀念:「你讓我生氣,那我就給你顏色瞧瞧,這樣你就會後悔了。」而這種觀念,往往最先反撲到父母身上。

 

既然做人父母,就和孩子站在不一樣的高度,當孩子惹你生氣時,你也生氣回去,那就和孩子處於一樣的水平了,又憑什麼教育或導正他?但當父母與子女都生氣時,你有權力打罵他,那叫管教;他沒權力打罵你,那叫忤逆,這又是不公平的立足點。當下他只能忍,可是當父母以粗暴的言行「打罵」(管教)孩子時,往往只是自己在出氣洩憤,小一點的無力反抗,只能懷恨;青少年就很可能做出極端的行為,而造成悲劇。

 

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時,身為管教者,一定要超脫憤怒的情緒,理性的想想解決方法才行。前一陣子女兒的課業荒廢不少,課本通通不會念,我也煩惱了很多天,後來只好跟她說:

 

「妳上課都不專心,既然妳不喜歡這間學校,那我們換一間學校好了。妳不要唸這麼貴的幼稚園了,去念公立的幼稚園我也比較輕鬆。」

 

她還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告訴她一般的幼稚園一班大約有多少人、上課作息方式等等,她臉就開始綠了,直嚷著不要;(畢竟她的學校還是比較爽的)。

 

我說:「那妳都不要唸,在家裡好了,就不能跟妳的好朋友一起玩了,妳就天天在家看電視,當笨蛋,今天起我們過笨蛋的生活。」

 

接著不到三天,她體會一下笨蛋的生活:沒有錢沒有收入,不能穿漂亮的衣服、不能買玩具、不能去她最喜歡的黏土教室(那個往往做一仙要八個點數,一個點數要四百塊,貴到靠北!)、更不能去她喜歡的餐廳。

 

一個周末悶在家裡哪裡都不能去,她就快受不了了,周末結束前,她跟我說她不想當笨蛋,自己去把課本的CD拿出來邊聽邊念,睡覺前她整本念得滾瓜爛熟,一直到現在,老師也說她中英文都進步很多。

 

  我也想過,萬一有一天她帶回來的男友或女友,我不喜歡,或真的不是好對象,我該怎麼辦?呵,我已經想好一套劇本對付她,讓她自動分手了。她現在六歲,以後十年我還有時間慢慢想十套劇本,一套不行換一套,就不信拆散不了單純的孩子。

 

  親子間真的不必用打罵的方式,弄到反目成仇。要靠頭腦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情緒上的憤怒或消沉,那都是父母自己要消化的。正因為疼愛孩子,希望孩子永遠愛父母,所以做父母的要花更多心機,去讓孩子在不恨你的情況下,照你要的方式走。如果用強逼的方式,把憤怒和沮喪發洩在孩子身上,最恐怖的是還叫一大堆親人來和你一起痛罵羞辱孩子(還說這只是溝通),逼他們當場屈服,這只會讓孩子痛恨父母,軟弱一點的自我厭惡;強硬一點的就是以更激烈的方式反擊,最後還是害了最愛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