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國美食末日危機.jpg

這本書在年初剛出版就買了,最近才把它拿出來看完。表面上作者是唱衰法國,但是整本看完後,反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對於法國美食與文化的熱愛,作者由政治面切入探討整個法國稅制與文化對於美食的影響,可謂直擊要害。

 

同樣身為大中華文化的一份子,對於這種文明大國沒落的感受,應該更深切吧!停滯不動的大國文明留戀於過去的傳統,而故步自封,墨守成規,固然是死路一條,但創新與傳統是否互相矛盾?這一點在書中也提出許多大廚的成敗做為範本,供人省思。

 

我很喜歡喝紅酒,美國、西班牙、義大利,甚至智利、南非、以色列,都已經出產品質極優、價格合理的紅酒。波爾多、勃艮地區所產的紅酒,有點品質的價格就非常高昂,而價格低廉者幾乎都難以入口,往往令初飲者卻步。過去我總認為只是自己銀子少,所以對法國美酒難以入門。但喝到許多價格和品質都非常讓人滿意的其它國家所產的紅酒以後,令我感到非常無法理解:為何一個紅酒大國所產的酒,品質竟如此不穩定?這種要價不是一般人能負擔的,它真的值這麼多價嗎?如果一般人都只能喝劣酒,如何算得上紅酒大國呢?

這些我懷疑了一段時間的問題,所幸在這本書中,提供了一些明確的解釋。

 

不可避免的,創作性與商業性,又是常常被拿來做為矛與盾的論點。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有一段話,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問他:「…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回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自古以來好像儒家就認為:利和義是相違背的。但是,沒有利,又如何推行義(或曰理念、理想)?法國美食界的幾位大廚們,如將自己行銷得非常成功的包庫斯、艾倫‧杜卡斯,就常成為被攻擊的焦點。大廚不下廚,更讓人譏笑。但是,作者在書中提到一段艾倫‧杜卡斯試新菜的場面,就讓人深刻地感受到:就算他人不在廚房,他的頭腦卻一直沒有離開過廚房,各種滋味永遠在他腦子裡交織著。他只不過更有企圖心也更有能力,所以創造了一個偉大的美食王國。

 

相較之下,接二連三倒閉的餐館(米其林三星餐館亦難逃倒閉命運)、破產的紅酒農莊莊主失敗的思維又是什麼?堅持傳統和風土,或許是他們的堅持與理念,但堅持、理念,是否反而成為失敗「藉口」的包裝?這也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曲高,未必要和寡。和寡,也未必就是曲高,有時只是變調。

 

但看完這本書之後,卻很想按圖索驥,一一造訪那幾間一星餐廳,走訪法國鄉間。越是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土文化,越有深切的感受與批評。與其說作者唱衰法國,不如說作者以其多年觀察的批評角度,介紹了法國人文風情的特別吸引人之處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