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澡的時候把那本被我說浪費錢的「改寫腦地圖」又拿出來看,看到尾章其實很有感觸,雖然這本寫得很簡單,但是有些歸納起來的腦神經科學重點倒是可以讓人溫故知新。(這樣算是在跟它道歉了!)

 

  大腦有所謂的「幸福迴路」與「不幸迴路」。腦中風的病患如果左邊額葉受損,很容易整天以淚洗面、憂愁悲傷,把所有的一切不幸或挫折都無限放大。相反的,如果是右邊額葉受傷,反而會過度樂觀,在悲傷的場合也笑得出來。正常人也是一樣,左額葉活動特別旺盛的人,表現出活潑開朗、正面思考的行為模式。右額葉活動旺盛的人,則消極畏縮,充滿擔心和不安等負面情緒,對人生感到不滿,也很難真正的感受到歡樂。但這不一定是天生的,透過訓練可以改變自己較活躍的那一方迴路,只要給大腦正確的刺激,就能改變個性和看待人生的方式。

 

  我自己就是一個在三十歲前後完全改變個性的人。我用的方式是催眠,但是不知不覺所進行的步驟,就是在改變思考迴路,也有的人使用的方法是冥想。關於冥想的功效,近來最出名的人應該就是賈柏斯吧!

 

  賈柏斯是冥想高手,他透過頓悟冥想而直接觀透許多問題的重點。以前我一直對冥想的概念感到很模糊不解,這本書所講的冥想的內容,讓我明白了原來冥想的方式其實跟催眠很類似。透過排除雜念、專心地放空,就能去除所有的負面情緒。冥想分為止觀冥想和內觀冥想(頓悟冥想),頓悟冥想重於排除枝節、直指重點,也就是賈柏斯所擅長的。

而冥想與催眠的共同執行方式,前提都是你不要去想要去除什麼,只要專心於呼吸和放鬆就好了,越能專注於呼吸和放鬆,就越能達到排除負面思考的效果,心中的不安、焦慮、雜念,也自然的煙消雲散。

 

  透過實驗發現,修行止觀冥想中的慈悲冥想的高僧的左額葉,呈現爆發性的活動。進行慈悲冥想(或正面思考催眠時)看起來心智是呈現靜止狀態,但其實經由儀器測量腦波,會出現強力的γ波。產生γ波時,左額葉活動力較旺盛,產生愉悅滿足的心理,但是區分自我與他人的頂葉卻十分安靜,也就是說這時的心理狀態是無我的、對他人敞開心胸,充滿慈悲心的。(以此可以旁證:快樂的人比較善良?或是善良的人比較快樂?或是一體兩面?)

 

  有趣的是,冥想者的顳葉之間的島狀皮質與尾狀核也會活動較為亢奮,這兩個區域與母愛、同情有關。越是冥想高手,這兩條迴路的活動程度也越強烈。研究證實進行慈悲冥想的訓練,長期下來確實能使腦中的母愛、同情、幫助它人,以及樂觀、正面思考等等迴路習慣性的活動著,而改變行為模式。

 

  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在生過孩子之後,每當看著孩子,就有一種強大的幸福感、工作時的動力也更強大,並且總是相信未來會更好。或許因為看見孩子時內心非常平靜,自動的達到慈悲冥想的境界,便不會再有我與孩子之間的差別,這時對孩子的奉獻與愛都是很自然的、沒什麼回不回報可言,並且連接著產生幸福感和樂觀,以及對人生的信心、努力的動力等等。愛別人勝於愛自己,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充滿痛苦與憤怒的愛,不是真正的愛,而是自私的佔有慾,這雖看起來是老生常譚,但其實有著非常確切的腦神經科學依據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